结构化思维

概念

结构化思维 是指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时,以一定的范式流程顺序进行,首先以假设为先导,对问题进行正确的界定,假设并罗列问题构成的要素,其次对要素进行合理分类,排除非关键分类,对重点分类进行分析,寻找对策,制订行动计划。

原理

结构化思维方法,就是以事物的结构为思维对象,以对事物结构的积极建构为思维过程,力求得出事物客观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。布鲁纳指出“掌握事物的结构,就是以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,简单的说,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。”

培养方法

结构化思维,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,其次才是一种管理方法。因此,对于更多的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朋友来说,需要经过有意识地持续训练,才能够培养起这样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。“好脑子”不如“烂笔头”,纸和笔是训练结构化思维的最有利的工具。

首先,强烈建议希望学习结构化思维的朋友,要勤于写作
任何一篇文章,包括文学作品,都是结构化思维的产物。很多朋友觉得写东西太难,其实症结不在于对文字的把握,而恰恰是对缺乏对思维结构的把握。
所有文章,必然要有“中心思想”,这就是结构化思维中的“确立目标”;
为了表述这个“中心思想”,必然要分段陈述,各个段落有各自的“段落大意”,来支持“中心思想”,这个就是结构化思维中的“资源分析”;
提纲出来以后,分段展开陈述形成文字,就是结构化思维中的“制订计划”。
很多朋友写文章写着写着,或者写不下去了,或者跑题了,如是几次就失去了写作的信心。
其实在此刻遇到的障碍,正是你在“结构化思维”训练中的不足,抱着哪怕推翻重写的决心坚持写下去,也就突破了“结构化思维”培养过程中的自身障碍,持之以恒,结构化思维就会形成自己固有的思维习惯。

其次,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复杂问题(哪些是复杂问题,因人而异)需要决策时,养成如下习惯:

  1. 准备好笔和几张纸;
  2. 在一张纸上写下几个可能的目标,想到就写,不要在此时要求自己思考周密,反正是草稿;
  3. 在另一张纸上对第一张纸上的目标实现所需要的资源分别列出,列的时候可暂时不考虑资源冲突,有助于你对每一个目标都考虑周全,而不瞻前顾后。这时你已经具备了几个备选方案,给他们编上号;
  4. 在第三张纸上再结合资源冲突,对第二纸上的各个编号方案分别列出“好处”与“风险”;
  5. 以“两害相权取其轻”为原则,在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;
  6. 对选择出来的方案进行精加工,形成一个可执行方案。可执行方案的标准是:
    (1) 该方案中的资源是你具有而且可支配的;
    (2) 方案中有明确的时间限制;
    (3)方案中各环节都具有可检查的指标;
    (4)方案最终有交付物。

参考文章

https://wiki.mbalib.com/wiki/结构化思维
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结构化思维/1482961
https://www.sohu.com/a/458005396_114819